编者按:2021年9月3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发起“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调查,聆听市民的心声,共收到近200份有效问卷,通过广泛收集市民的需求和建议,纳入新华社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更新实践中,建设符合实际需求、满足大众心理的美好社区。
SUSAS
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儿童友好社区呢?
一座城市如果符合儿童的需求,那大概率会符合所有人的需求。城市的环境对儿童身心成长起重要作用。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石,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发起了关于“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调查,从市民的了解程度,市民的具体需求,现阶段城市空间的评价,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方面设计问卷内容,期望切实了解市民的需求和建议。
调查问卷分析
01 “儿童友好社区”这一理念
尚未被市民全面了解
问卷反馈平均分6.01,意味着“儿童友好社区”这一理念尚未被市民全面了解,加大观念普及对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有效发动公众参与共建,尤其重要。
市民对“儿童友好社区”的了解程度“儿童友好”是城市魅力所在,大众也在越来越关注社区生活圈如何更好地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如何在家门口为孩子们塑造美好的乐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照和爱。
02 年龄段36-40岁的有孩人群
对儿童需求尤为关注
参与本次调查的上海市市民人数居多,超过73%。年龄层在36-40岁的人群居多,占比超过27%。大多数调查家庭中都有儿童,一孩占比76.55%,二孩占比7.59%。可见,36-40岁年龄段的有孩人群对儿童的需求尤为关注,这些人群是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主要服务对象。
居住地分布分析年龄结构分析家庭结构分析据调查,超过23%的调查人群认为社区步行15分钟范围内缺少博物馆、美术馆及科技馆等文化设施,超过21%的调查人群认为社区步行15分钟范围内缺少少年宫、青少年中心等儿童活动场所。然而,社区附近有儿童活动中心且经常去使用的人群仅占总人数的6.21%。
居住区内公共设施调查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空间分配不均,儿童活动空间与设施严重不足。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公共服务设施较为缺乏,现有的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等室内活动场所未被充分使用。设施的点位分布不足,宣传普及力度不到位,很多市民没去过甚至不清楚社区附近的儿童活动场所。
03 儿童设施未被有效利用
也缺少精细化地设计
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有区分年龄阶段的占比较低,仅占11.27%,不分年龄段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高达53.79%,社区没有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人群占比24.14%。
居民对儿童户外空间了解程度分析可见,现有儿童活动场所与户外游戏空间并未被有效利用,户外游戏空间设计未达到精细化水平,缺少区分年龄段且能启发儿童创造力的设施及场地。城市绿地与儿童活动空间的缺乏,是致使儿童户外活动减少的原因之一,进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04 无动力游乐设施
是儿童最喜欢的游戏类型
据统计,49.04%的儿童在傍晚(16:00-18:00)进行户外娱乐,占比最高;晚上(18:00-22:00)也有19.71%的儿童进行户外娱乐;中午活动的儿童仅有2.4%。无动力游乐设施在调查儿童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中排名第一。
儿童户外娱乐时间统计儿童对活动游戏类型喜好分析“双减”政策之后,从补课中释放出来的孩子们在课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怎样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更多地走出室内,走向室外,创造更有趣、更有吸引力的儿童活动空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突显。
05 居住区、社区首要增强儿童友好场所
放学后托管、暑托班等服务备受期待
居住区、社区在应该增强儿童友好的场所调查中排名第一,调查人群更希望在居住区、社区中提供儿童社交空间。30.63%的人群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放学后托管服务,27.93%的人群也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暑假托管服务。
儿童友好场所需求调查社区公共空间需求调查社区配套服务需求调查表市民更期望能在社区中增强“儿童友好”,让孩子们在社区里肆意玩耍,家长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享受亲子时光,甚至希望能拥有智慧儿童社区、第二课堂、托管服务等。在社区足儿童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给予儿童充分探索世界的场地,促进儿童进一步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儿童健康管理重视程度调查儿童心理健康也是市民重要关注点之一。亲近自然是儿童成长中不可忽略的一门“课程”。每一次游戏,甚至一棵树、一片草地都能给儿童带来认知与心理方面的成长,增强儿童的独立意识与幸福指数,并且满足儿童在社区中亲子互动、人际交流等需要。让儿童在社区中拥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尤为重要。
06 建设“儿童友好社区”
安全因素是首位
调查人群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安全问题最为担心,占比25.21%;也有24.34%的人担忧儿童设施与场地的缺乏。提升场地质量和设施安全性是市民最希望儿童户外空间需要改善提升的方面,占比23.74%。在儿童独立的安全出行方面,大多数调查人群认为应该对道路采取分级管理。
儿童成长环境需求调查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性成为大众对于社区儿童成长环境担忧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个场地安全、环境友好、充分适应儿童与家长出行需求的活动场所,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所需。
07 助力儿童成长的服务空间
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
儿童医疗公共服务设施或许是家长和孩子们都很烦恼的地方。就医、等候、留观等过程中,儿童紧张和家长焦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在带小朋友就医过程中,31.56%的调查人群认为缺少户外等候观察区,占比最高;有30.14%的人群认为儿童娱乐设施缺乏,还有20.57%的人群认为缺少母婴室。
儿童就医空间需求调查建设助力儿童成长的服务空间,需要关照到家长和儿童的心理需求,充分了解就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比如儿童对医院产生的恐惧心理,可以在设计中融入一些舒缓儿童心理的趣味设施,优化服务空间的感受度。
08 社区中的儿童公园
需要创造有趣、有吸引力的项目
聚焦到新华社区中的儿童公园——华山儿童公园。这是上海市中心四大儿童公园之一,曾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公园,但是现在使用的人群日益减少。
调查显示,周末到华山儿童公园进行亲子活动的人群较少,仅占24.48%。分析原因,除了其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外,还有缺少儿童游乐项目、设施陈旧等影响因素。
创造怎样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游乐项目也是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华山儿童公园使用评价调查对于塑造“全龄友好区域”,调查人群的接受度极高,平均分为8.58分。市民期许全龄友好区域的建设,可提供一个亲子活动、代际沟通的场所正是大家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在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中努力的方向。
全龄友好区域接受度调查新华社区的理念探索▲儿童友好社区理念图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市民对于儿童活动空间的需求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现有的活动空间未能满足市民需求,缺少满足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场地。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联合洛嘉儿童,在新华社区尝试营造符合实际需求、满足大众心理的最具创意的美好社区,从安全出行、公共空间、社区配套设施、健康管理、意见参与、文化创造这六个方面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一级建设与设计:安全出行、公共空间、社区配套设施,为儿童塑造安全便利的出行环境、建设开放有趣的公共空间。
二级建设和传导: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物理健康、独立意识,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创造、参与议事方面的意见参与为建设方向。
三级营造与联动:为儿童打造营造和联动的空间节点,如历史文化场所、城市文化激活、空地创造等儿童文化创造场所。
本次空间艺术季以“Be kid-N-Be kind”即“玩乐间”为主题,让“儿童友好”为新华社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品质生活赋能。Be kid:以儿童的心情和视觉想像所有事物,重点在于让儿童从游戏、活动、交流等方面玩得开心,也可以理解为Be fun,以此解决调研显示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缺少,儿童娱乐设施及活动老旧等问题。
Be kind:站在儿童的角度,建设童心、健康、教育等儿童友好空间让孩子感受爱,建立爱,分享爱,也就是Be gentle,通过这些儿童友好空间,让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N:“N”,字面意义上是上述两个概念上字母上的差异,又定义出儿童友好建设的各种可能性,通过层层建设与更新实现多维的“N”,使空间与人居的关系更加舒适与友好。
注:多维的“N”如,Notice(标识)、Nursery(托儿所/幼儿园)、Native(在地)、Named(指定的)、Nature(自然)、Net(社区网络)、Near(附近)、Neighbourhood(邻里)、Need(需求)、Naivete(童心)、Nurture(教育)、Nourishment(健康食物)……
新华社区的建设实践
在新华社区,依据就近原则(Near)首选社区儿童接苗点、新华幼儿园门前、复旦小学城市少年宫门前(Nursery)、红庄居委会活动室门前小广场等空间进行改造,分别满足婴儿、幼儿、青少年等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Need),通过充满童心(Naivete)的设计方式,使其在社区中成为标识(Notice),满足市民对于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期许,实现儿童的15分钟社交活动圈,为儿童带来可持续的快乐。
01 让社区配套设施变得有童趣、有内涵
社区儿童接苗点社区接苗点的改造满足婴幼儿的需求,设计从墙面、地面及植物种植上注入儿童色彩,创造充满童心的环境减少儿童对于打疫苗的恐惧心理。室外设置了婴幼儿停车点及14种玩法的儿童游乐设施,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的彩绘墙,帮助儿童建立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感协统合能力发展。
02 让上下学的路变得更安全、更友好
新华幼儿园门前、复旦小学城市少年宫门前▲复旦小学城市少年宫门前更新
儿童的安全出行始终是家长最为担忧的一部分,对于新华幼儿园门前、复旦小学城市少年宫门前,着重打造家长接送系统,建设2个等候点 ,1个活动点。▲新华幼儿园门前更新
为解决儿童设施较为陈旧单一、场地安全性等问题,设计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增加充满童心的彩绘地面、墙面。少年科普区的游乐设施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玩乐间获得知识,又缓解家长等待的无趣。
03 在城市中挖掘和营造更多儿童友好的空间
“宜居·玩乐间”主题展墙在新华社区通向地铁站点的沿街墙面,创作了与“上海2035”总体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相呼应的主题展墙,既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又能向居民传达、展示发展理念,吸引孩子们与艺术装置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文化特色。
红庄居委会活动室门前小广场代际沟通也需要一个舒适交流的场所,在红庄居委会活动室门前小广场融入了色彩斑斓的彩绘地面,古朴陈旧的休闲座椅设施也穿上了“新衣服”,给予邻里交流空间,建立社区网络。
04 让孩子们成为参与社区创造的主人翁
调研中,市民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幸福指数等的关注,新华社区引入“演绎式+体验式+参与式”的系列素质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去社区获得自然知识,获取健康食物,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等,引导儿童心理健康、增强独立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创造等。
明日之园——小小规划师设计实践课空间艺术季期间,新华社区开展了“明日之——小小规划师设计实践课”,征集15名少年在专业规划设计师的带领下,从儿童的视角重新审视华山儿童公园现阶段的问题,梳理儿童的需求,进行分组设计。未来,孩子们的这些提案也希望能够纳入到公园的更新优化中。
更多相关的活动可点击以下链接延伸阅读:
“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是城市文明与魅力的体现,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在新华社区的探索只是一小步,随着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儿童友好”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
推动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区发展全局,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我们一直在前行。
来源:奥雅设计、洛嘉儿童
SUSAS
原标题:《儿童友好 |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问卷调查结果出炉,原来啥是儿童友好大家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