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取消小学生作业更重要的,是改变作业本身

“假期有多爽,临近开学就有多慌。”暑假前61天都在浪,最后一天开始拼命赶作业的“痛”,大概是所有80后、90后读书时代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作业太多?作业可能不背这个锅
到了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时代变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未来就在眼前,可孩子们仍然没能逃脱“作业的劫”。曾经某脱口秀节目就有一道辩题:“孩子作业做到深夜,该不该找老师理论?”这是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审视,也直观地展现了作业对于如今孩子的压力有多大。

于是,就有很多教育专家、学者、父母等站出来呼吁,减少孩子的作业,甚至是取消孩子的作业。出发点很好,减轻孩子的负担,减轻家长的负担,也一定程度减少老师和学校的负担。

但如果我们去细细解剖这些问题或者观点,可能最终解决的办法并不一定指向作业量的减少,而是更本源的,作业质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苦恼的孩子
首先,无论是不是取消学校作业,作业始终存在。

每个家长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回家来没有作业了,你慌不慌?估计是慌的。家长们会焦虑,这空余的一整个晚上,我该让孩子做点什么。于是,各种家教、课外辅导应运而生,想着是拓展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实际上是给孩子增加了很多的压力。所以,没有了学校作业,家长自然会给孩子增加其他“作业”,只要有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作业”始终都会有的,只是学校布置作业还是家长布置作业的区别。

其次,假定有善解人意的家长表示,我们可以不额外增加孩子的负担,那么要不要彻底取消作业?

答案一定是不能。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关键补充,是对孩子有没有听懂课堂上理论的一种很好的检验方式。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取消作业了,家长们又该慌了,孩子到底学得怎么样啊?孩子考试考差了是不是上课没听懂啊?老师们也慌了,上课看小朋友都听得饶有兴致,频频点头,应该听懂了吧,可是一测验怎么这里不会,那里不会呢?所以,通过作业来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第三,既然要保留作业,那么孩子总是做作业到深夜,是作业太多了吗?能不能减少点作业?

这个问题我们客观地看,孩子做作业时间那么长,是题目数量太多了吗?还是孩子不喜欢做作业?或者孩子不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我觉得后两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点。

所以,孩子做作业晚,可能根本不是作业多的问题。那么即使减少作业的量,也改变不了孩子作业做到很晚的状况,真减少了作业,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提高。

做不出题的孩子
我们应该想办法做的是,对作业本身“动手术”,改变作业的质。

第一,创新作业的形式,让孩子喜欢做作业。比如,我们可以减少书面作业的量,增加一些实践作业的比例。以学习古诗词为例,相对于单纯背诵默写诗词,我们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把诗词画出来,或者表演出来这样的作业,这样一方面增加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增进和孩子的互动。

第二,针对性发现孩子能力不足的地方,加以重点突破。比如孩子总是做题做到深夜,老师父母应该共同帮助孩子,不是通过取消作业,而是通过作业、辅导、让孩子思考等组合形式,最终把孩子做作业的时间降下来。比如孩子如果对于化学很懵懂,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化学实验等作业形式,让孩子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去学习知识,更有利于孩子吸收。

第三,也最难的是,让孩子理解作业的意义,主动面对作业。通过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引导,让孩子明白,作业就是对学习的一种检验,当你发现自己对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还不是太熟悉,那么你就需要通过作业来加深理解,如果是做题速度比较慢,那么需要作业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效率。反过来,如果孩子觉得通过课堂和简单的练习,自己对于这个知识已经理解很充分了,那么完全可以主动削减自己的练习,这个时候只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允许,那么作业也少了,能力也学到了,而且孩子还加深了自我的认知。

家长和孩子共同破题
所以总结一下:

第一,作业量很难减少,改变的只是作业的结构,是学校还是家庭作业;

第二,作业也不应该取消,因为用作业来检验孩子学习成效的作用很难替代;

第三,改变作业的形式、增进孩子对作业意义的认识,是缓解作业压力很有效的方式,反过来恰恰能“减少”孩子作业的量。

取消作业,不如改造作业、“轻视”作业,最终战胜作业!